close

前兩天在門市看到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覺得很心動!但是我想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 在網路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


也可以順便參考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 的網友心得分享,以及推薦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 哪裡買最便宜!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 評比的結果,發現它的C/P實在太高了!!(讚啦......)

最後呢!我決定再奇摩購物中心買,因為品質有保障,也不擔心買貴,還有7天滿意保證!

不買實在太可惜了!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 是我在yahoo購物中心買的,商品網址如下:

商品網址:


商品詳細介紹:

反造城市+城市造反(二書合售)

內容簡介:

■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由下而上打造更公平正義的城市公共空間
挑戰公共╱私有、開發╱永續、中央╱邊陲、城市╱鄉村…的界線
安坑?新店?溪洲部落?土城?樂生?Chungshan…
農耕城市X夜市經濟X綠色游擊X都市更新X文化保存X社會正義

怎樣才是好城市?誰來定義好城市?

從十四、十五號公園到華光社區,從樂生爭議到大埔事件,從溪洲部落到○○○○○,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追逐國際美好城市的榮銜,公園綠地、便捷交通、拔地而起的嶄新高樓,窄化為我們視野裡唯一的目標。為了這些競爭力,政府進行美其名為都市規劃,實際作為卻是Cities for Sale的手段:讓大資本進駐、清除邊緣族群的身影、抹除歷史紋理,彷彿眼不見為淨。

我們要問的是:這些名為公共的利益,是由誰決定的?一座城市的勝利除了經濟繁榮,還有其他選項嗎?人民的智慧如何可以幫城市靈魂注入多元的可能性?
《反造城市》試圖提出更兼容並蓄、思考更周延的非典型都市規劃術。抗爭往往只是部份案例裡居民初期的對應,更值得我們參考的是後來的具體行動和溝通技術;專業工作者與居民如何在制度與政治的縫隙中,保障社會正義的存在,成為其他社區可以仿效的先例。

既然人類許諾生活在一起,演化出「城市」這樣的人群形態,我們便應讓城市不僅僅是空間上的地理單位,還能名符其實,展現眾人群居的意義和價值,不論是對環境的尊重、對鄰人的共享、對民主的追求……

「造反」不是一種態度,不為反對而反對,「反」是改變,是可能性,是指引的方向,由邊緣改造中央的具體行動,人民的行動足以「反過來造就」更有機、更正義、更有活力的都市。

每個故事都是一種行動,一種動員的技術。這些個案述說了特定社區或社群的生存故事。透過《反造城市》的實踐,我們逐步尋找到相對更公平、正義的解決方式。我們追求的目的是讓這些非主流力量持續發酵,在匯聚成主流的同時,做為一面鏡子,提供我們所處社會一個反省、檢討的機會。——劉可強(前台大城鄉所教授)

都市計劃不僅是在預估增加多少經濟成長率及就業率,它充滿了政治、社會、利益及道德的重要議題,絕不應由專家或行政官僚所獨占,它必須併入民主的過程中來決定它的方向,《反造城市》即是這樣的努力。十一個故事為我們展現了重新建構知識體系的可能性,並召喚人民的直接行動,一起來改造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為都市計畫注入一股生生不息的活水。——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挑戰公共╱私有、開發╱永續、中央╱邊陲、城市╱鄉村…的界線
北京?柏林?京都?洛杉磯?香港?西雅圖…
農耕城市X夜市經濟X閒置空間利用X藝術造鎮X文化保存X社會正義

怎樣才是好城市?誰來定義好城市?

從突尼西亞到埃及,從占領華爾街到占領土耳其的廣場,從北半球的香港到南半球巴西,城市造反事件如野火燎原般席捲全球。這股從城市點燃的人民之火向我們指引了前方的道路。我們想問的是,人民的力量如何參與新公共空間的建立,又如何打破權力者與既得利益者的城市想望?在新一波的公民行動中,對城市空間的改造如何能夠帶給社會關係、政治過程和文化認同新的解答?

《城市造反》從世界各地,收錄了十一個特色各異的社區營造實例,試圖提出更兼容並蓄的非典型都市規劃術。透過各地的城市造反實錄,瞭解當地民眾與專業者,在面對僵化的都市建設時,所從事的抵抗、反制與自力救濟,更重要的是重新營造一個更多元、開放的城市。

既然人類許諾生活在一起,演化出「城市」這樣的人群形態,我們便應讓城市不僅僅是空間上的地理單位,還能名符其實,展現眾人群居的意義和價值,不論是對環境的尊重、對鄰人的共享、對民主的追求……

「造反」不是一種態度,不為反對而反對,「反」是改變,是可能性,是指引的方向,由邊緣改造中央的具體行動,人民的行動足以「反過來造就」更有機、更正義、更有活力的都市。




書籍目錄:

■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推薦序 異托邦的故事
The Stories of Heterotopia
劉可強

推薦序 知識體系、法令制度、與權力宰制: 都市計畫的解構與再建構
Knowledge System, Legal Institution, and Power Domination: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Planning
徐世榮

自序
City Remaking: An Introduction
侯志仁

案例一
Safinawlan,讓我們共居!都市部落的抗爭與新生
Safinawain, Let’s live together! Protest and regeneration of an urban tribal village
于欣可

案例二
「(王留)」住美麗時光:「非列管眷村」的反迫遷行動
Good Time “Liou”: Saving the home of “non-registered” military families
吳振廷

案例三
土城彈藥庫:淬鍊城鄉交界之地的生態綠寶石
The Tuchen Arsenal: Whetting a peri-urban ecological jewel
黃仁志

案例四
「混搭的三城幫」:輕軌農學、耕遊安坑
New Urban Ruralism: Agropolis experiment in Anken, Taiwan
張聖琳

案例五
計畫與變化:新堀江的三個故事
Planned Space and Unplanned Business: Three stories from New Kujiang, Kaohsiung
許□文

案例六
我「演」故我在:士林攤販拓展夜市版圖之空間戰術
Street Performance: Vendors’ spatial tactics in expanding the Shilin Night Market
邱□新

案例七
中山北路的Chungshan:菲律賓外籍勞工在台北
Making Chungshan: Filippino migrant workers in Taipei
吳比娜

案例八
地下莖城市的異聲畛域:溫羅汀獨立聯盟的詩與政治
The Dissidents’ Territory of a Rhizome City: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the Willow Den Independent Consortium
康旻杰

案例九
撐開公共空間的縫隙:社群營造,營造社區
Seams of Possibilities: Community Building and the Making of Public Space
連振佑

案例十
是!一個人就可以渲染(感染)城市的綠色行動
Yes! It only takes a person to change the city
大猩猩游擊隊
案例十一
樂生啟示錄:古蹟保存與社會正義
The Losheng Story: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social justice
顏亮一



■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推薦序 重新佔領城市
Re-occupy the City
張鐵志

推薦序 打開新的社會關係,形塑新的公眾
Opening New Social Relationships, Making the New Public
吳瑪□

自序
An Introduction
侯志仁

案例一
在北京街頭跳舞:城市系統裡的即興演出
Dancing in the Streets of Beijing: Improvised uses within the urban systems
陳樂倫.吳比娜 譯

案例二
洛杉磯的拉丁城市主義:城市再造的新模式
Latino Urbanism in Los Angeles: A model for urban improvisation and reinvention
James Rojas.鄧佑生 譯

案例三
佔用一下:Rebar無厘頭的城市寬厚戰術
Taking Place: Rebar’s absurd tactics in generous urbanism
Blaine Merker.顏寧 譯

案例四
「城市實驗室」:孕育柏林自由空間的永續發展
eXperimentcity: Cultiv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erlin’s Freireume
Michael LaFond.賴彥如 譯

案例五
東京、城市再生:營造都會建築的公共性
Re-City, Tokyo: Putting “publicness” into urban building stocks
伸響庭、西田司.賴彥如 譯

案例六
在私人住家裡營造的新公共領域
Machizukuri House and Its Expanding Network: Making a new public realm in private homes
林泰義.施佩吟 譯

案例七
西雅圖夜(市)未眠:搞活動與公共空間的再造
“Night Market” in Seattle: Community eventscap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侯志仁.賴彥如 譯

案例八
城市農耕與反叛空間:洛杉磯與西雅圖
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Making of Insurgent Spaces in Los Angeles and Seattle
Teresa M. Mares and Devon G. Pena.吳瑟加 譯

案例九
廣場外的動∕感地理:移向潤澤邊界的香港城市公民行動
Get Wet and Dirty: Shifting ground for Hands-On Urbanism in Hong Kong
黃舒楣

案例十
公共空間行動主義:多倫多與溫哥華
Public Space Activism, Toronto and Vancouver: Using the banner of public Space to build capacity and activate change
Andrew Pask.顏寧 譯

案例十一
「非常」公共空間
(Not) Your Everyday Public Space
侯志仁.吳比娜 譯





作者簡介

■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侯志仁
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
曾參與七股濕地及黑面琵鷺保育、美濃文化造鎮、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宜蘭演藝廳規劃設計,以及台灣諸多社區及文化保存工作。近年於西雅圖推動跨文化的民眾參與及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公共空間研究,以及跨國性的社區服務學習。著有《浮游城市》 (Transcultural Cities: Border-Crossing and Placemaking) (2013)、《反叛的公共空間》(Insurgent Public Space: Guerrilla Urbanism and the Remaking of Contemporary Cities) (2010)、《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向西雅圖的社區園圃學習》(Greening Cities, Growing Communities: Learning from Seattle’s Urban Community Gardens) (2009)(Julie Johnson與Laura Lawson合著) 等書,其中《反叛的公共空間》與《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分別榮獲「環計設計研究協會」(EDRA) 2012年與2010年最佳著作獎。

于欣可
二十歲以前在部落跟社區觀察過九二一災後重建,發現教科書上有關民主、賦權的論述好像因為山又高又遠,還沒到達。三十歲以前,囫圇吞棗讀了些書空想幾回後,想從空間實踐民主、用民主構築空間,參與了一個重要的都市居住空間實驗,雖然還不能說成功,但一直保持樂觀態度。三十歲以後,希望能夠確定人生的社會戰鬥位置,過去所對抗的、反省的跟關注的,能想的更清楚,看的更遠,也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往前走。

吳振廷
七年級前段班,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目前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生,任職於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兼任講師。專長領域為文化地景研究、歷史聚落保存。二???年投身社區營造,實際參與馬祖聚落保存、中原大學校園參與式設計、?公圳非列管眷村反迫遷行動等。現今的研究興趣為城鎮再生,並持續關注城市發展、文化保存與社會正義等議題。

黃仁志
因緣際會而於大學時期開始參與環保運動與社區工作,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班,主要研究焦點為城鄉關係、土地政策、鄉村規劃,課餘主要參與台灣農村陣線以及土城彈藥庫社區工作。除以結合知識和實踐作為持續的自我要求,更希望在持續參與社區運動中,重新學習和反省「規劃政策」與「人民生活」的課題。

張聖琳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目前任教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是新鄉村研究發展中心負責人,同時應聘為廣東工業大學的特邀教授。進入學術界之前,曾是現代舞者,劇場表演者,專題記者,與景觀建築暨環境規劃設計師。著有:造坊有理(1999),生活地景(1999),以及The Global Silicon Valley Homes(2005)。現階段在坪林進行結合生態與生產的「台灣藍鵲茶革命」。

許?文
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以都市中的空間建構和跨國流動為主軸,旁及性別、消費、勞動等議題,主要田野地點包括高雄、台北、以及洛杉磯。著有Authentic Tofu, Cosmopolitan Taiwan、‘Making Streets:’ Planned Space and Unplanned Business in New Kujiang, Taiwan、Miraculous Rebirth: Making Global Place in Taiwan、「仲介日本流行文化」等期刊及專書論文。

邱啟新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助理教授,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環境心理學博士,建築師,專長領域為建築與都市設計、景觀設計 、環境行為研究,近年專注公共空間之社會排除,及發展導向都市地景變遷研究,亦致力結合使用後評估及參與式設計以協助公部門和業界改善社區公共環境,論文見於國際學術期刊 Space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view 等。

吳比娜
覺得城市不該(只)是住大房子、好辦公室的地方,城市應該是學習、成長,跟不同人相遇的所在。喜歡在路上跟陌生人聊天,並在廣場和草地上發呆,希望從夢想漸趨於實踐。常從事寫作與翻譯,作品散見「聯合報」、「鄉間小路」、「大自然」、「人籟」。台大城鄉所畢,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

康旻杰
住台北的宜蘭頭城人,台大建築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常務理事。參與過一些都市文化地景的調查及保存行動,時而被歸類於社區營造、公共藝術、及都市設計領域,因寶藏巖保存規劃及試營運計畫執行過程的延宕,意外與溫羅汀獨立聯盟結緣。曾嘗試在寶藏巖試辦一合作社書店,未竟之功方知經營一實體書店之喜樂與艱苦。

連振佑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中原大學景觀系兼任講師、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專案經理。長期關注環境與人的關係,自羅斯福路綠生活軸線起推動「社群協力社區」概念促成Place-making、社區再生;鼓勵土地或建物短期多樣、彈性靈活使用,以Temporary Urbanism理念促進「空間分享」;致力以參與式規劃設計手法邀請更多市民共同邁向協議、自治及共享的城市。

大猩猩游擊隊
一群年輕人受到國外「游擊園圃(guerrilla gardening)」的啟發,開始在公共場所中種菜,希望透過行動,喚起大眾對公共空間的忽視及土地使用權的問題。並且透過更多行動、讀書會、網路平台等方式,重新檢視台灣的都市空間、都會型社區營造以及糧食安全問題,期許台灣能有更良好的土地利用方式。

顏亮一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副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都市規劃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史保存、都市設計、文化地景、與批判式規劃等。在專業上的終極關懷乃是空間與社會正義的實踐,亦曾投身於樂生療養院的保存運動之中。主要著作為「記憶與地景」(2009),其他著作散見各專業期刊,以及作者的部落格。


■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志仁
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系主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
曾參與七股濕地及黑面琵鷺保育、美濃文化造鎮、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宜蘭演藝廳規劃設計,以及台灣諸多社區及文化保存工作。近年於西雅圖推動跨文化的民眾參與及都市開放空間設計、公共空間研究,以及跨國性的社區服務學習。著有《浮游城市》 (Transcultural Cities: Border-Crossing and Placemaking) (2013)、《反叛的公共空間》(Insurgent Public Space: Guerrilla Urbanism and the Remaking of Contemporary Cities) (2010)、《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向西雅圖的社區園圃學習》(Greening Cities, Growing Communities: Learning from Seattle’s Urban Community Gardens) (2009)(Julie Johnson與Laura Lawson合著) 等書,其中《反叛的公共空間》與《城市綠化與社區茁壯》分別榮獲「環計設計研究協會」(EDRA) 2012年與2010年最佳著作獎。

陳樂倫(Caroline Chen)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規劃博士與公共衛生碩士,哈佛大學景觀建築碩士,現任加大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系講師。主要研究環境與社會文化因素如何透過城市裡的中介空間影響社區健康。

James Rojas
一位全美著名的都市規劃師,專長於研究拉丁文化對都市設計的影響。他在麻州理工學院的有關拉丁文化環境的碩士論文曾被廣泛引用。目前為Place It!主持人,推動各式讓民眾得以充分發揮創意的工作坊與參與式設計遊戲。

Blaine Merker
定居於美國舊金山的景觀建築師與公共藝術工作者,以及Rebar與Park(ing)Day的協同創始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碩士,他的作品主要探討設計與社區運動的介面,以及環境中的社會與空間提示。

Michael A. LaFond
德國柏林id22創意永續中心主任(id22.net)。作品主要涉及空地與空屋的市民社會再利用、非正式規劃、環境技術的創意使用,以及都市規劃過程的民主化,專注於都市與國際性的協同住宅(CoHousing)文化:一種自我組織、社區導向與包容和永續的住宅形式,以及如eXperimentdays和Wohnportal網路平台等活動與網絡。

饗庭 伸
早稻田大學建築系工程博士,現任首都大學東京副教授。共同創立「愛麗絲中心」-- 一個拓荒性、非政府組織間的中介團體。主要研究城市規劃、地方治理與市民參與。

西田 司
出生於日本金澤,橫濱國立大學畢業,曾任首都大學東京助理教授與橫濱國立大學副教授,於二??四年成立ON Design,開始在日本建築界展露頭角,主要作品包括「六本木農園」。二?一三年展於維也納工藝博物館(MAK)Eastern Promises東亞建築展。

林 泰義
東京大學畢業,為日本推動市民參與非營利組織運動的主要人物。一九七?年代於東京世田谷區從事「造町」運動,並於八?年代推動日本的社區參與、「造町」立法與工作坊。一九九八年非營利組織法通過之後,著力於推動社區發展的新社會基礎建設的推動。

Teresa Mares
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現任美國佛蒙特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並參與食物系統跨領域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族群移動與食物的連結,特別專注於拉丁裔移民飲食習慣隨著移居的變遷。

Devon Pena
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與美國族裔研究教授,Acequia研究中心會長與創始人。著有多本專書,包括最近的「墨裔美國人與環境:土地與生活」(亞利桑那大學出版社)。

黃舒楣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學院博士。曾服務於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華盛頓大學都市計劃系與地景系助教,研究關注東亞都市更新、依存地理學、城市地景保存與地方記憶、流動與迫遷等議題。現任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

Andrew Pask
溫哥華公共空間網絡VSPN(www.vpsn.ca)執行長。有過人類學與都市規劃的訓練,參與加拿大各城市的都市議題、社區研究,以及規劃與設計案。

Teresa Mares
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現任美國佛蒙特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並參與食物系統跨領域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族群移動與食物的連結,特別專注於拉丁裔移民飲食習慣隨著移居的變遷。





商品規格

■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作者:侯志仁
分類:工業‧工程/建築‧土木 叢書系列:左岸建築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3/9/12
ISBN:9789866723940 頁數:240

■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
作者:侯志仁 譯者:吳比娜、鄧佑生、顏寧、施佩吟、吳瑟加
分類:工業‧工程/建築‧土木 叢書系列:左岸建築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3/9/12
ISBN:9789866723933 頁數:224

商品網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lsonvirg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